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_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zmhk 2024-04-25 人已围观

简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_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_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之四】

2.高中语文优秀教案范文

3.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

4.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5.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6.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_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高中语文课文边城原文【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之四】

       《边城》伴随着沈从文自身的命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几度沉浮,并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边城》 教学设计 之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

       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齐读: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 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 。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 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 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 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语言)

       Q: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P20。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 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

       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

       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爷爷与乡邻:(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三、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五、通读全文探究: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1、P14、15:军民同乐;

       2、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范文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著作,在中国文学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边城》 教学设计 之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

       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

       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

       2、讨论法;

       3、讲解法;

       4、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人物淳朴的人情和孤寂的内心世界;感受散文化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的情节;借助情节和环境,鉴赏人物形象;

       难点:结合情节和景物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样的美的语言和意境。今天我们来学习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一篇小说《边城》。

       2、 明确目标:

       我们知道,学习小说首先要了解它的情节,其次要根据情节和环境,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人物是: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复述小说情节,并笔头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复述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根据全文加以补充,尤其是王团总用碾坊作陪嫁,要把儿子嫁给傩送,傩送却不为所动;爷爷后来忧郁而死等情节。

       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概括:

       翠翠情窦初开,爷爷为翠翠讲父母的故事;

       翠翠梦中听歌,爷爷为翠翠打听婚事;

       爷爷和翠翠谈傩送的心意,翠翠和爷爷在月光下、高崖边谈未来。

       4、鉴赏人物形象:

       提问:沈从文在创作谈中说,他写这篇小说,是要通过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本文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祖孙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

       祖父关心翠翠的生活、婚姻;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为爷爷烧饭。天宝退出对翠翠的追求,傩送因为天宝的死亡而远走他方。翠翠和傩送之间,天宝对翠翠纯洁、真诚的爱情。

       讨论:请结合课文的情节和环境,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句子,谈谈翠翠这以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说法不要轻易否定,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参考:情窦初开,?在成熟的生命中,觉得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的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下桃源县,过洞庭湖。深深的依恋爷爷,担心爷爷会离她而去。当她设想到爷爷要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的时候,就吓怕起来,?一面锐声喊着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喊爷爷,看见爷爷依然后,小?小心子还跳跃不已。?朦胧中渴望着爱情。听父母的故事,神往倾心。间或吸气,释放心中被压抑的?分量沉重的东西?。对傩送一见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在梦中听到傩送唱的歌,梦见自己摘到了平常摘不到的虎耳草。当爷爷提及到傩送向她攀交情的时候,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借故走开。天真而幼稚。爷爷在溪中渡船,她一个人坐在悬崖上,觉得很悲伤,看见萤火虫闪着蓝光,便又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可以说,翠翠是淳朴的边城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女孩形象。她过着自由的生活,关心爷爷,也被爷爷宠爱关心;但她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祖父并不能真正理解她,她的内心是清纯的,同时又是孤寂的。

       提问:天宝、傩送、爷爷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她爱上了翠翠,便请人去提亲;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忍痛割爱、成全弟弟之后,便外出闯滩。这都说明他敢作敢为,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决斗时让弟弟先唱歌,最终放弃了追求翠翠,都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傩送是一个心底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着的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他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爷爷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老人。他经受了女儿女婿双双徇情的悲惨人生,但依然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在溪上摆渡。他对孙女关心备至,关心她的生活,也关心她的婚姻。为了把翠翠托付给人,解除她死后的遗憾,她亲自上街打探消息,并启发翠翠去恋爱去响应傩送的爱慕。晚上,他常常带翠翠来到悬崖边、月关下给翠翠讲故事,跟翠翠说话,从来都和善安详。

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 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 方法 ,积累鉴赏的 经验 ;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 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 句子 有哪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 说说 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师 总结 :韵律美;增强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展示

        “酒风雁黄花梧桐雨”

        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风雁黄花梧桐雨)

        2.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2)“风”

        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

        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4)“黄花”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

        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五)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高中语文鸿门宴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的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个性化解读。

        3.落实文言知识考点,史记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

        项羽、刘邦二人,对话描写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由 的诗导入,为什么写“不可学霸王”,霸王指项羽,伟大的军事家。 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项羽刘邦的 故事 ,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

        二、解题

        鸿门宴:刘邦赴项羽的宴会,暗藏杀机,惊心动魄的饭局。后人常用“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会。

        鸿门:新丰鸿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

        时间:BC206,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三年。

        背景:巨鹿之战后,项羽消灭秦军主力,攻破函谷关,驻扎鸿门。刘邦取道攻占咸阳后,驻军霸上。

        三、读文

        师生齐读全文,解决一些字的正确读法。

        譬如:王(四声)、飨、尹、语(四声)、鲰、内(纳)、长、卮、彘、骑、不、樊哙、眦、跽、俎、靳、彊(强)、桮(杯)

        有些学生,就是不愿开后朗读,也没啥。我不能 学生做,好的老师能引导他们去做。

        文章 共才4段。让学生明确,第三段在描写鸿门宴的惊心场面,重点段。

        四、析文

        (一)、第一段,站起来叫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一段,我们可以解读哪些信息?哪些历史人物出场?时间和地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刘邦——霸上,十万兵

        项羽——鸿门,四十万

        曹无伤告密,沛公想称王关中,降秦王子婴,为之相。项羽想攻打刘邦,谋士范增力劝项羽杀了刘邦,并言刘邦具有天子气,勿失机会,趁机消灭。交代了鸿门宴的缘由。

        知识考点:

        实词:军、霸、王、飨、山东、小、采

        虚词:为、之、为、于、为

        句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为击破沛公军、贪于财货、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二)、第二段,叫三个学生对话读,一人演项伯、一人演张良、一人演刘邦。老师读其他文字。活跃一下课堂,语文课,玩点味。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文章开头写了项羽人勇兵强马壮,这时,鸿门宴会前,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出场,改变了故事情节,胜利的天平倾向刘邦。你是如何评价这个人?他的出场,为鸿门宴会作了什么样的铺垫?

        明确:项伯夜访张良,劝其亡之。张良献计刘邦,刘邦用婚姻关系,收买项伯。项伯归来告诉项羽,刘邦不敢背叛大王。这为第二天,鸿门宴会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身翼护之,买下浓重的伏笔。项羽对付刘邦,有了转机,天助刘邦。

        知识考点:

        实词:是、夜、具、亡、语、距、内、王、当、固、背、安、故、活、幸、兄、事、要、寿、婚姻、豪、近、籍、非常、日夜、备、蚤、夜

        虚词:乃、之、为、为、之、为、为、以、且、为、为、而、之、之、以、因、而、因、之、因

        句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长于臣、沛公奉卮酒为寿、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三)、第三段,本人最精彩的文字。鸿门宴,绵里藏针,惊心动魄,学生该读二遍。全段朗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一段里,留给你们深刻印象有什么?你们喜欢哪个人物?樊哙语言动作的描写入神(文学色彩),尤其生动形象。

        明确:沛公拜谢项王,项王留饮沛公。范增玉玦示目,项庄舞剑击杀,项伯翼蔽刘邦,张良见樊哙,樊哙勇闯军门解围,指责项羽,最后沛公如厕而出。

        项羽:为人不忍,英勇重义,英雄重英雄

        樊哙:忠勇、威壮、辩才、有谋

        范增:老谋深算,

        张良:足智多谋,

        项庄——项伯

        学生可能会喜欢的人物——樊哙,带剑拥盾,侧其盾以撞,瞋目,发指,目眦,覆其盾,加彘在肩,拔剑切而啗。文学性语言,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无韵离 之文。

        勇闯军门,尽职尽忠,善辨多谋。

        知识考点:

        实词:从、骑、谢、郤、前、寿、坐、不、翼蔽、止、内、披、瞋、上、眦、

        跽、啗、安、举、刑、胜、王、迫、豪、近、军、细说、如

        虚词:而、因、目、以、之、若、为、以、因、无以、以、而、而、之、且、如、以、而、而、耳、为、以、因

        句式: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籍何以知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亚父者,范增也、若上前为之寿、若属皆且为所虏、客何为者、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加彘肩上、还军霸上、窃为大王不取也、

        (四)、第四段,鸿门宴的收场。读一读,真得有必要,课堂里,学生不愿意读,这是很失败的。刘邦如厕抽身,如何脱身回营,计划精密,狡猾至极。

        明确:沛公脱身,张良献璧玉,项羽受璧(正),范增破斗(反),诛杀无伤。

        鸿门宴以刘邦成功脱身而收场,从而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聪明狡猾,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

        知识考点:

        实词:细谨、让、会、军、去、置、道、间、度、间、桮杓、拜、过、坐、破

        虚词:为、为、乃、为、乃、之、而

        句式: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五、赏人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刘邦:圆滑 诈,巧舌如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善于应变。

        张良:老练多谋,眼光锐利,善于用人,善于分析,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义,胆识过人,干练透辟

        樊哙:忠勇豪爽,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义,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刚愎自用,高傲自大,易冲动,骄傲。

        范增:老谋深算。

        教学板书

        故事情节:

        始————无伤高密,项王急击

        发展———项伯夜访,刘邦拉拢

        ———项庄舞剑,樊哙勇闯

        尾————刘邦脱身,诛杀无伤

        人物形象:

        刘邦:好领导

        项羽:为人不忍

        张良===范增:好军师

        樊哙:忠勇智

        项伯:义气,

        课文 成语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高中 语文教案 设计

        一、概述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概述学习内容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 自我评价 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话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隰则有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无与士耽

        实词

        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秋以为期(把)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成语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3、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虚伪热情、善良、多情

        婚后凶暴、蛮横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这首诗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

        ①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②《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5、布置作业:

        1、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下节课。

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二导入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作为我国文学初唱的《诗经》,其中的爱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这些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是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女性的爱情生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⒈简介《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诗》被当作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补充:“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作品分类:风、雅、颂

        《诗经》中作品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内容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的宴会典礼。部分小雅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词。

        表现手法:

        ⑴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⑵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作品内容:史诗、讽刺诗、爱情诗、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样样都有。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高一语文《氓》教学设计3

        作为这次优质课的参与者,我真是感慨多多,认识多多,收获多多。

        首先要感谢市里给自己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接下来,针对自己的这节课《氓》,想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应当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又考虑到这节课是针对高一年级进行的,而高一年级是我省新课改下的.第一届高中生,所以在上这一节课以前,我就想着,怎样把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点就是这次教学活动必须同时坚持文本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其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所以学生活动就成为这节课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对《氓》这课书的设计与教学,我想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1、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

        作为一名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

        作为一名老师,不必盲从权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种教学模式或理论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必须有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自己的课堂,上出有点学术味道的课,让学生有点学术探究的动作。

        3、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之后,才能正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作为教师必须遴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学中,我努力用更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更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让我的课堂有一点探究的学术品味,启发和培养学生朴素的同情与悲悯情怀。我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诗歌的鉴赏之后,申发出更深层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内容分析的后面环节,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与氓决绝后能获得幸福吗。

        设计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设计第二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从她义无反顾的结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选择中,推测她未来的命运,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

        这一节课,应该说以上的主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落实。这是我上这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师所点评的,在情与理的处理上,应该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觉是略偏重了理。这与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有关。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她与氓决绝后能获得幸福吗?这个问题,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也许在客观上这个作用不是很明显。

        二是诵读上存在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读:一是学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读,二是个别学生正音的范读,三是分析前的整体感知的齐读,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齐读。自己把诵读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吟诵,即拖腔读。

        三是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及时点评与评价上,还不到位。正如邢老师和宋主任所讲,课堂的及时评价(鼓励性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对学生评价,而且是要做到准确地评价、肯定地评价、艺术地评价。

        一节课下来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如板书设计、内容安排时的顺序(即章法)、多媒体与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谈及。

        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经验与能力所限,授课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散漫之处,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进了。当然,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长和进步深有意味,所以我说:感谢做优质课!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理清感情发展的线索,充分把握大堰河的崇高伟大形象。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3、反复朗读,感知本诗通过记事写人直抒胸臆的特点,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共同研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以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那么,这条巨大的河流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配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学生探究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也可学生自己设计。

        参考内容: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外貌特征、健康状况、性格特点、人生信条?

        教师检查学生的情况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发挥想象,对?大堰河?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也能使学生把这篇较长的文章读短,完成教学重点1的内容,避免就课本讲课文的简单枯燥。

        (三)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可以分组,也可以学生自己研读,依照文章层次整理作者的感情线索。

        参考内容:

        第一层次(1?3段):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段):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段):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次(12、13段):讴歌与赞美

        ★设计目的:学习本诗,理清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教师要求的重点并不在文章层次的划分上,而应该在作者的感情抒发上。完成教学重点1和重点2的内容。

        (四)、朗读全诗,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1、学生朗读第3段,第4段,第7段,第12段,判断主要的修辞方法,并体会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的效果。

        参考内容:

        第3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第4段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第7段,写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猎、熬汤、收麦晒豆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第12段,是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用了八句排比,直抒胸臆,向大堰河呈现强烈的爱与衷心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后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全诗,体会反复的修辞方法。

        参考内容: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师生研读第六节跟第四节,体会对比的修辞手法。

        参考内容: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五)、研读作业:(学生选择)

        1、作品中说大堰河有?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参考一: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比如有?紫气东来?、?紫禁城?的说法。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参考二: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2、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参考: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3、朗读下一节,说说一连串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意义?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参考:这里,用了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

        4、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有如下评价,请根据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

        一、复习计划

        1、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达到的效果是选择题全对,翻译尽量不失分。

        2、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专题。

        3、复习语言表达及运用(1)。(简明、连贯、得体)

        4、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5、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

        6、在复习期间,两周一次作文;每月一次考试。

        二、思想、心理、身体准备

        1、要有目标,并且要对目标保有坚定的态度。有的同学常立志,不能立长志,在玩到尽兴之时,忽而想到了高三的目标,于是乎,内心恐慌,导致兴尽而归,这样只能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我们只有树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还记得讲《沁园春·长沙》是我给大家说的毛主席的立志诗吗?)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授课时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

        学生们都暗暗猜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

        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起了手。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还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一年以后,苏格拉底突然再次提起这件当时大家都觉得简单而微不足道的事情,又一次问所有的学生:“一年之前我说的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

        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惭愧,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又一哲学泰斗的柏拉图。

        所以,坚持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坚持下去。对学习时刻保有百分百的热情,不能一曝十寒。谁能够坚持,谁就能成就大事。

        2、心态决定一切。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彻砖块。”第二个说:“我在赚五十块钱。”第三个说:“我在建高楼大厦!”不同的心态,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是瓦匠,第二个人依然每天为生计而忙碌,第三个人则成为了工程师。

        3、让反思成为习惯。在高三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要学会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在高三会做题,那么只是为了做题吗?当然不是,而是从题中找到规律,从对题目的反思中不断进步。

        4、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保障。你要把高三平时的每一次测验看作是高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平时一样对待高考。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高三既是一个考验知识的时期,也是一个考验身体的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只是为了高考的体育测试,更是为了能够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三、学习要求

        1、工具书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文具准备

        红色笔、笔记本(整理、积累、反思一体)

        3、让读书成为习惯

        要求每位同学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可以使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名家名作。

        四、课堂作业

        站在高三门口,我对自己说。

        要求:写出来能够在高三一年中不断激励自己,并在课堂上大声说出来。

        五、结束语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们每天上课前总要全体虔诚地祈祷,祈祷词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同学们,高三的语文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争分惜妙,共享语文乐园,决胜高考战场,铸就人生辉煌!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2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

        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7)晚自修的语文课计划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记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业硬完成,软作业也要硬完成;

        (10)给人看的东西书写要清楚。

        七、学好语文的意义

        学好语文,高考有门;

        学好语文,事业有成;

        学好语文,人上之人;

        八、总结

        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语文三性记性悟性灵性;

        语文境界要学会学能学;

        语文学习习惯十个。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教学步骤:

        一、开场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板书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优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各个都成为优秀的人。在这个温和的九月我们初次相识,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我希望和大家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更希望和大家成为知心的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让我走近你,也让你了解我。

        二、语文学习的认识(读书的作用)

        我们同学从幼儿园开始认字,到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经学了近十年的语文,那我想问问同学,学习语文有什么用?

        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神需求。一个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温州这样一个非常物质的城市,人们浮躁功利,同学们平时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麻烦的不顺心的事情。如果在这个时候能静下心来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像吃了一剂定心丸一样地舒畅。

        举例子:一个学生很聪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即使趴着睡觉最后也能通过考试——当然成绩是不理想的。他喜欢理科,不学语文,觉得语文学习没用。性格偏激,行动鲁莽,和同学老师关系紧张,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他能多读一点书,陶冶性情,心态自然会平和许多。

        古今中外有大智慧成大事业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古代有个钱思公家里虽然非常富贵,但很少其他嗜好,曾跟朋友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代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这就是著名的“三上”的由来。可见古人阅读写作思考之勤。

        三、学习读书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1)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虽然环境不好,但应该登高远眺,树立大志。如果立志考浙大,纵然考不上,温大也必唾手可得。

        (2)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依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语文学习重在日积月累。别忽视自己平时比别人少学一点。平时小小的差距会使你莫名其妙地落后。要重视自己比别人多一份努力,相信量变一定会达到质变。

        (3)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可见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语文学习的.要求

        三要求:一预习的要求——①标段落②抄写课文生字词(注解)

        二上课的要求——①圈点勾画②写批注

        三课后的要求——①作业本②文海拾贝

        准备三本本子:预习本(课代表1负责收发批改,每课一次)

        练习本(课代表2负责收发,披阅,每课一次)

        文海拾贝(教师批改讲析,每周一次)

        我会给两位课代表各一张作业登记表,每次作业分五个等级登记。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结束的成绩单中,未即使上交的你要向我说明理由。

        五.结束语

        所谓“教学相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意见,请向我提出来。你可以在课后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随笔里向我提出来,也可以在qq里讲。我希望成为你们的好老师,更希望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现在我需要两个非常负责认真又能干的课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学课后可以跟我讲一下。

        课代表一定要选很负责很听话的。最好有一个能力也很强的。可以向班主任咨询,也可以向学生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

        3、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4、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大家在假期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们看书,师与学生们一起说。

        四、对学生们的常规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

        (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师小结

        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与要求:

        (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2)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受老师、同学们欢迎的文明好学生们。班级是我们的家,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与习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让我们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愿大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预习语文课文第一单元。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5

        一:自我介绍

        (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与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与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与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们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们,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们聊了自己一些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1、音趣。我们通常会被**中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精彩的朗诵所折服,在这里我们欣赏一曲散文朗诵《野马度》,感受一下语文的魅力。(打开论坛,播放朗诵)

        2、字趣。语言中的每个字或者是每个标点的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a、外国记者讽刺说:"对牛弹琴。"回敬道:“对,牛弹琴!”

        b、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实际讲课中删除了此例子]

        c、一字诗:清代王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就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d、茶壶的四周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看看有多少种读法,有什么特点。

        3、句趣。欣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因为此诗此句而出名。“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耐人寻味

        4、篇趣。好文章十分多,脍炙人口的佳篇比比皆是。

        介绍王勃的《滕王阁序》成篇故事。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

        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雅和俗)

        以《还珠格格》中表达爱情的语言和汉乐府《上邪》比较。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相对大家而言,我接受教育比你们早,对于十分多问题,我已经形成了我的一套看法。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的观点肯定带有我自己思想的影子。孟子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别人的观点、书上的既成观点,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举例子略)

        再次,注意积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多读,多写,多积累,厚积薄发。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感悟。

        具体的作业要求:

        a、一个星期一篇随笔,佳作将发到校园文学网,精品会发到《守望》刊物。

        b、坚持摘抄。内容比如:名言名句、诗词、优美文段、新颖的观点等等。

        c、坚持作笔记,日常积累不可少。

        总之,我视教书为事业,视语文为艺术,请大家放心,我会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同大家一起遨游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我希望等大家走出我的课堂后,能像章士钊在《挽百里》中说的:“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不管什么时候,你们都能首先拥有一种儒酸之气,像一个“读书人”,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如今的复杂社会迷失方向。

        最后送大家当代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一句话:“追求永远不会遗憾”!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教学流程设计

        一、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1、独立书写,小组交流;

        2、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二、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1、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2、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

        3、你还想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

        4、背诵,默写。

        三、如何学好语文

        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也要先报姓名。)

        老师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得到所有语文学得好的人,所有优秀的语文老师肯定的办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多读书,尤其是大量的优秀的课外阅读,多练笔,尤其是要养成写随笔和日记的习惯。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识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成真正属于人的性情。“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人类具有的良知,能够同情,并且有求进步的愿望。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从良知的命令——责任发言时,一切私欲都哑口无言了。”他又说:“凡人都是同胞。我们都来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们都同样的易感受痛苦,同样的有弱点,走入相同的最后命运。现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们就算不互相为难,也还有不少的忧虑——如饥饿、火灾、地震、风浪、疾病、死亡等等。我们应当互相信托,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容。”努力培养这样的感情,就是个人最重要的进步,也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XX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不同的人对“向上”的理解不同,但我始终坚信,任何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同时伴随着人性的进步,就必然使人越来越沦为感性的奴隶。现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有智慧,古人思考过的许多问题,如生与死、义与利、天与人、善与恶等等。现代人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暧昧。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多少幸福。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人类,其精神究竟进步了多少?其品性究竟发展了多少?人类将走向何方?还能走多远?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时时抽打现代人灵魂的鞭子。

        为什么要对广大青年(少年)进行语文教育和教学?就是要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求发展,求进步。不从人性发展、人类进步的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就难以把握语文教育的命运,难以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氓》优秀教学设计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 散文 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深受学者好评,被誉为“奇之又奇”之作。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猎猎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仙——李白。

        因为李白有颗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须把胸中那口气喷出便成就华美的篇章。

        于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壮阔;

        于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得意;

        于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诗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目标)

        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三、向大家介绍三种读诗 方法 :

        (1)响读——放声朗读,初感文意。

        (2)品读——领悟语言、学习写法。

        (3)吟诵——入情入境,审美体验。(课件展示方法)

        四、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标出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明确字词的准确读音。(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读)

        2、请大家简单 说说 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谈谈对印象最深的诗句的理解。

        (学生交流展示)

        ——大家初读此诗,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到作者对朋友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劝诫。诗中想象、夸张的大气,让人读之难忘。

        五、下面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诗句,并解说。(学生交流)

        (在文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句子 。)(课件展示)

        ——大家对这几句诗歌感情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这一唱三叹的句子,让我们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感叹词连用,直抒胸臆,极力夸张。蜀道之高尽现眼前,让人惊叹不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险,让人又惊又怕,畏惧不敢前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面对地势凶险,战祸惨烈,人只有叹息之情,作者也只能为朋友担忧了。

        读至此大家已初感诗文用语之奇。

        (明确叹:高(惊)

        叹:险(惧)

        叹:凶)(忧)(板书)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二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壮丽雄险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诗中的描绘,既是蜀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象。诗中的感慨有山川险阻之叹,又有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蜀道难》一课是一篇色彩绚丽、想象奇特的盛唐诗歌。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旨,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由于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有困难,所以,老师在讲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重点字音、字义、字形,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歌,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体味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探究诗歌的情感主旨,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感受“盛唐气象”。

        2、 难点:鉴赏诗歌,体会其艺术特色,探究李白豪迈、飘逸、浪漫的诗风的形成。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诗歌中的字音、字义以及诗歌脉络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诗歌先后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以及战祸之惨烈,大家快速地在脑海中回忆一遍。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蜀道难》。(板书:课题、作者)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蜀道难》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那么这首诗究竟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手法和意蕴这两个方面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奇在何处。

        二、 过程

        1、 诵读 文章

        师:我们先来品读揣摩诗歌的手法之奇,先来看第一节。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一节写的是蜀道之高(板书),那么这一节是如何来写蜀道之高的,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呢?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诵第一节并思考这个问题。

        生朗读第一节。

        师:好,读完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刚刚老师的问题是第一节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难。

        生:夸张、想象、用典……

        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节,老师先挑几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之后,再由大家补充。先看老师挑出来的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有没有采用什么手法?

        生:夸张,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

        师:对,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极言蜀道之难。好,我们接着来看这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大家可以结合课下注释看一下。

        生:这句话是用典,采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 传说 ,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师:说的很对,所以这句话呢,是用典的手法,说具体点就是用到了神话传说。那么老师要问了,第一节里还有没有其他用到 神话 故事 的句子呢?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采用了神话,是六龙回日的神话,写出了蜀道之高。

        师:大家觉得他补充得对吗?

        生(齐):对。

        师:没错,这两处都采用了神话故事。前者写出了历史上开蜀道之难,后者写蜀道之高,连太阳神见了都要绕道行驶,两者都表现出了蜀道的难。作者采用这两个神话故事,使得诗歌的意象也显得阔大雄奇。好,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神话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不是。

        师:那是不是诗歌中的所有描写都是不真实的呢?

        生(齐):不是。

        师:嗯,那同学们找一找,看看第一节中有哪些实写。

        生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实写。

        师:对,那么既有虚写又有实写,这是什么手法?

        生(齐):虚实结合。

        师:对的,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使得趣味、诗韵倶存,使诗歌内涵丰富,意境也十分阔大。好,我们接着来看这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

        师:老师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课下注释说,黄鹤是一种善飞的大鸟,猿猱也是一种善于攀援的动物,但是这里却说黄鹤飞不过去,猿猱也“愁攀援”,这是什么手法呢?

        生:夸张。

        师:对,好,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手法。诗人没有直接写山势之高,也没有直接说人行走很艰难,而是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说山之高,这是什么手法?

        生:侧面烘托。

        师:说的很对,用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来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并没有直言蜀道之高以及人行走之艰难,所以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我们接着来看这句话:“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大家看看课下注释,上句中的“扪”是摸的意思,“历”是从中间穿过,“仰”是仰着头,“胁息”是屏住呼吸;下句中,“以手抚膺”是用手摸着胸脯,“坐长叹”,徒有长长地叹息。这整句话实际上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我们来看,“扪”、“历”、“仰”、“以手抚膺”是不是都是动作描写啊?“胁息”和“长叹”我们不能从动作上看出来,但是可以从神态上看出来,这句呢,其实是用了一种摹写神情、动作的手法,这种手法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们说简单一点,可以叫做细节描写。诗人通过摹写包括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一系列的动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状犹在眼前。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诗人能真的“扪参历井”吗?

        生:不能。

        师:对,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

        师:嗯,课下注释写得很清楚,我们看一下,诗人不可能“扪参历井”,但这里他却说自己在山上能够“扪参历井”。这是什么手法?

        生:想象。

        师:对,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以表现蜀道之高。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看完了第一节。大家有没有想补充的?

        生:老师,“猿猱欲度愁攀援”也用到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说猿猱“愁”,嗯,补充得很对,这一点老师忽略了,大家要注意一下。好,如果没有要继续补充的,那我们来 总结 一下第一节,第一节用了夸张、用典、侧面烘托、虚实结合、摹写神情、动作、想象、拟人(板书)的手法。好,看完了第一节,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节,我们知道第二节写的是蜀道之险(板书),那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_ 你给我们读一下第二节把,大家在听他读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这里面的艺术手法。

        生:问君西游何时还……

        师:嗯,读得不错,声音洪亮,情感到位。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吧。还是老师先挑几句,一会大家补充。先看老师挑的第一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大家读完这句话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列了很多景物啊?大家找一找,有哪些啊?

        生:悲鸟、古木、林、子规、夜月、空山。

        师:对,大家数一数,一个列了六个景,诗人有什么用意呢?悲鸟、古木、林等这些景物大家都容易看明白,那么子规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子规于暮春、初夏时日夜啼叫,鸣声凄悲,关于它,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思国念家,暮春啼苦,以至于口中流血,于是人们又称子规为杜宇、杜鹃。在古代诗文中,子规成了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所以,大家以后在赏析诗歌的时候看到子规这个景物或者说是意象,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好,了解了子规,我们再回到刚刚大家找出来的景物,我们发现,鸟、木、月、山这些意象前都加上了修饰语,那么这些修饰语有什么作用呢?

        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师:说的很对,诗人用子规这个意象,再加上悲鸟、空山等一系列带有伤感色彩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冷色调画面。鸟的号叫,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慨叹。那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大家发现了吗?

        生(齐):借景抒情。

        师:是的,借景抒情,通过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蜀道艰险的慨叹,所以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好,我们再来看看后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里也列了很多景物,大家先找一下。好,有哪些景啊?

        生: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

        师:对,大家看一下这些景物,前三个跟后两个有很明显的区别,你们发现了吗?

        生:前三个是静,后两个是动。

        师:说得对,那有动有静,是什么手法啊?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 面试 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 文化 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PPT展示)李白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1.赏析第一小节

        (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参考]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2. 高中《蜀道难》精品教学设计范文5篇

        3. 蜀道难教案

        4.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秦腔》教案

        5. 蜀道难优秀教案

        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7. 高中语文《蜀道难》名句默写大全

        8. 李白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教案|朗诵|练习题

        9. 高二语文必修3《蜀道难》知识点

        10. 高中语文文言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文《致橡树》精品教学设计_致橡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我为您整理的“《氓》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掌握“比兴”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3.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氓》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的同情。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3.体悟比兴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创作的兴趣。

教学活动?

        ? 活动1导入《氓》

        一、温故知新

        1.集体朗诵全文,思考:

        ⑴男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明确:男:急躁 无信义 自私自利

        女:善良 热情 任劳任怨 不畏贫苦 坚强

        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叶和斑鸠?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浓厚,或女子容颜润泽。

        以桑树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单薄或女子容颜衰老。

        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自陷情网,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比兴: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辞”

        比:比喻拟人 兴:借物抒情

        活动2活动《氓》

        二、拓展延伸

        1、听音乐,**《刘三姐》藤缠树。思考,作者为何写藤、树等意象?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笋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明确:⑴所咏之物与欲咏之物必须具有相关性。

         ?⑵所咏之物必须符合一定的情境。

        2、练一练

        合作探究:找出下列诗歌或歌词中哪些句子用到了比兴手法,作者为何从这些意象说起?并说说比兴手法的好处。

        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仍而生。

        陕北民歌 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①,蓝格英英的彩②,生下一个蓝花花③,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蓝花花好。

        青线线蓝线线:绣花线②蓝格英英彩:蓝得发亮耀眼。 ③蓝花花:心爱的女孩子

        附:青线蓝线是如何发端,引出可爱的蓝花花的呢?这要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地点语境,这首信天游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上,那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山连山,坡连坡,蜿蜒流过的黄河也是混黄的泥浆,在这样漫天漫地的**世界里,清澈的水是让人渴望的,是给人美感的,能让人想到水的那些颜色也都是美好的,歌词中的“青”和“蓝”就是能给人这样美好联想的颜色,而且还泛着动人的“莹莹”的光泽,所以是“爱死人”的。那么“线”在这里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这又要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来分析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应具备的美德其中有一条是:“妇功”,也就是过去女子在家做的家务还有纺织、刺绣、缝纫一类的工作。线,就是做这类工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线”这个意象是和女子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以美丽的线起兴,引出动人可爱的女子蓝花花,就顺理成章了。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①牖:窗户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②荡子:浪游不归的男子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将①进酒(节选)

        李白 ①将(qiāng):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 “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3.教师总结:比兴的作用。

        结构作用:

        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2、暗示内容

        3、起过渡作用

        内容内容:

        1、唤起读者丰富联想。

        2、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活动3练习《氓》

        三、创作时间

        1.运用比兴手法,写一首小诗。

        活动4作业《氓》

        四、家庭作业

        1.研究性学习题目:《方文山歌词比兴手法之研究》。

《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教师备课系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词梳理

        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五、具体分析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 :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 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六、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布置作业

        1.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氓》这首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诗的写作手法等。

        二、字词归类

        1、通假字(叫学生在听同学读时找出通假字)

        “说”通“脱”,摆脱,脱身。例如: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泮”通“畔”,边岸。例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于”通“吁”,叹息。“无”通“毋”,不要。例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古今异义词:

        氓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音máng。涕 古义:眼泪,例如: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宴 古义:欢聚,例如: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三岁 古义:多年,例如:三岁食贫;

        今义:三岁的年龄

        三、写作特点

        1.《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诗经》中开创了比兴的手法,如: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2.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四、体验拓展:

        《氓》一诗中这位如此温柔、多情、勤劳、淳朴的女子为何遭弃?同学各自发言后师评: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勤劳、淳朴,具有多种美德,最后被丈夫虐待以至抛弃。这个弃妇的不幸遭遇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谈谈对男女主人公爱情观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的另一样生活。

        3.预习下节课。

         高中语文课文《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课文《致橡树》精品 教学设计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 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 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2. 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 整体感知

         1. 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 具体研习

         1. 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 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 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好了,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